上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

成形模具间隙(模具间隙大小的影响)

本篇目录:

塑胶模具从1mm到10mm的顶针与顶针孔配合间隙

要求0.05~0.15mm配合间隙。m顶针、司筒/针、推方杆压台与沉头孔要有0.05~0.15mm的配合间隙。顶针是塑胶模具配件,用于塑胶模具中。顶针亦可叫推杆、镶针、中针、托针等,有时候车床用的顶尖也被叫做顶针。

不会, 顶针与顶针孔配合一般为间隙配合,如太松易产生毛边,太紧易造成卡死。为利于加工和装配、减少摩擦面,一般在动模上预留10~15mm的配合长度,其余部分扩孔0.5~0mm, 形成逃孔。

成形模具间隙(模具间隙大小的影响)-图1

标准尺寸10MM以内的差不多用0.5为基准的都是标准的,10-18以1MM为基准,再大的就有20 ,22,25,30,35等等。

模具间隙的大小对产品的什么有影响?

1、模框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制品的尺寸精度,模框间隙过大或过小,都会导致制品尺寸偏差较大。适当的模框间隙可以使产品尺寸精度达到要求。

2、模具间隙的大小会影响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压缩、疏松程度,从而影响产品的剥离力的大小。当模具间隙较小时,推挤的PTFE材料比较紧密,其压缩程度较小,从而在剥离时对剥离力的贡献较大。

3、间隙过小,会使零件弯边厚度变薄,降低凹模的寿命,增大弯曲力。间隙过大,则回弹大,降低零件的精度,影响弯曲件生产质量。

成形模具间隙(模具间隙大小的影响)-图2

模具间隙的放法

1、冲压模具间隙算法:冲压模具间隙,要根据板材的厚度,材料的型号等来确定。大部分铁板材料T=0.5mm-3mm都采用%16来计算,意思就是板材的厚度*%16,这个很通用。软料:铜,铁,铝,0以下用单+4%。0以上到3。

2、冲压模具冲裁间隙,根据对模具的研究和改进的经验,尺寸精度、断面垂直度要求高的制件应选用较小间隙值,断面垂直度与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冲压件,应以降低冲裁力、提高冲压模具寿命为主,可采用较大间隙值。

3、冲压模具间隙,要根据板材的厚度,材料的型号等来确定。 大部分铁板材料T=0.5mm-3mm都采用16%来计算,意思就是板材的厚度16%,这个很通用。

4、调整间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:① 透光法 适应于小型模具,将组合好的模具翻转过来,用灯光照射,从下模座的漏料孔中观察凸模与凹模配合间隙大小,是否均匀。

成形模具间隙(模具间隙大小的影响)-图3

冲压模具间隙怎么算

1、冲压模具间隙,要根据板材的厚度,材料的型号等来确定。 大部分铁板材料T=0.5mm-3mm都采用16%来计算,意思就是板材的厚度16%,这个很通用。

2、冲裁间隙值的确定,一般可查冲压模具公差及间隙表,也可按下列经验公式来计算:对于不锈钢材质,料厚(T) 在,T≤0.5,或 0.5≤T≤0,工程模具和连续模具间隙一律取:(5%~7%)×T(料厚)。

3、各种材料的间隙不一样。 不锈钢的单边普通冲裁间隙为8% SGCC.SECC.SPCC.马口铁这样的材料,普通单边冲裁间隙为5% 铝材和铜材的普通冲裁间隙为3%---4%。

4、不知你说的是冲裁模还是拉深模。冲裁模和拉深模的算法都是一样的。

塑料模具A板和B板之间为什么有1毫米的间隙?模仁之间有没有间隙?

1、首先模仁之间是肯定没有间隙的,否则会有飞边(披锋),A板和B板之间留1毫米的间隙是为了是模仁之间能更好的合紧,这样可以避免A、B板合紧,而模仁没合紧的情况。个人认为你应加强模具的基础知识。

2、不建议这么去做,除非塑件毫无要求,为了降低模具成本这样去考虑。凹模可以直接在A板上放电,但凸模还是要做镶件。AB板材料太软,放间隙一则为了模仁贴合紧密,二则为了排气顺畅,如果完全靠AB板分型,排气问题较难解决。

3、模具的构成 模具除其本身外,还需要模座、模架、模芯导致制件顶出装置等,这些部件一般都制成通用型。

4、条和丝都是长度单位,条为台湾用语,1条=0.01MM,丝为香港用语,1丝=0.01MM,所以1条=1丝。 枕位是什么? 外壳类塑件的边缘常开有缺口,用于安装各类配件,此处形成的枕壮分型部分称为枕位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模具间隙大小的影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