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目录:
模具设计专业术语详解
1、静模靠板是指固定在模具中的一块板,用于支撑整个模具。它一般固定在模具的底部或固定架上。动模靠板是指移动在模具中的一块板,与静模靠板组合在一起,可以通过气动或机械手段控制其位置。
2、出件装置 出件装置是使已冲过的工(序)件从模具中外出的装置。正回弹 正回弹是成形冲件从模具中取出后曲率半径增大的回弹,或冲裁件从模具中逸出后材料实体增大的回弹。参阅回单。

3、法兰:用黄牌中碳钢氮硬制作,尺寸根据客人啤机确定,用于确定模具与啤机相对的正确位置。
4、冲模刃口制造公差:凸凹模刃口尺寸精度的选择应以能保证工件的精度要求为准,保证合理的凹凸模间隙值,保证模具一定的使用寿命。
模具不洁适成产品缺陷如何表达
1、产品不能正常脱离模具型腔,边缘受到型腔内部的阻力形成拉模。拉膜的特征是产品边缘被拉伤的痕迹。拉膜一般主要出现在与出模方向不一致的侧滑块成型的地方。拉膜形成的原因一般也由于滑块出模顺序不顺,以及出现倒扣结构。
2、随着流动阻力的加大,熔体前端流将会变得不均匀,致使先固化的外层材料不能与型腔壁充分接触,从而产生了皱褶。这些皱褶经过固化和保压后就会变成不可消除的缺陷。对于该缺陷,解决的方法是提高熔体温度并且提高注射速度。

3、在注塑成型加式过程中,可能由于原材料处理不好、塑件或模具设计不合理、操作工没有掌握合适的工艺操作条件,或者因机械方面的原因,常常使塑件产品短射、凹痕、飞边、困气、开裂、翘曲变形等成型缺陷。
五金塑胶模具的工艺流程?
如果有现成的模具模板,只需要工艺加工型腔、型芯,钳工做孔装配就可以了。如果一切都从头做起,就要从开始下料,铣、刨、磨,模板的外形,然后再开始加工型腔、型芯等。
一般有4个阶段,首先准备阶段、其次表面加工、再次热处理阶段、最后调试鉴定阶段。
模具整体加工顺序,优先加工需要热处理的工件,其次加工.需要线切割的工件 然后加工模架部件即上托和底座,再后加工其它部件。精加工工艺基准孔及高度基准,精加工导向面及导向孔;检验复查加工精度。

最后装配入模胚成为一套完整的模具。其流程大概如下:模胚开框 模仁、行位等CNC加工 铜公加工 火机加工型腔(EMD)钳工加工(FIT模)抛光(省模)装模 试模。
流程如下:接受任务书 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,其内容如下: 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,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、透明度等。 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。 生产产量。 塑料制件样品。
请问各位高手:冲压模具的波浪刀口的落料模冲裁力如何计算
1、冲压模具的刀口尺寸,如果是落料模,刀口尺寸按照凹模尺寸作为基准计算,冲裁间隙放在凸模上。也就是说,凸模的尺寸=凹模的尺寸-冲裁间隙;如果是冲孔模,则刀口的尺寸按照凸模作为基准来计算,冲裁间隙放在凹模上。
2、原则1:落料以凹模为基准,先设计凹模尺寸,凹模刃口的名义尺寸取接近或等于落料件的最小极限尺寸,凸模的名义尺寸以凹模尺寸减去最小合理间隙Zmin获得。
3、P=kltαbf。k为系数,一般约等于1;l是冲压后产品的周长,单位mm;t为材料厚度,单位mm;f为冲裁系数,一般设为3;αb为材料抗拉强度,单位MPa。冲床,就是一台冲压式压力机。
注塑模具设计流程是怎么样的?
1、在成型完毕后,浇口最先固化封口,有防止塑料回流,以及避免模穴压力下降过快,使成型品产生收缩凹陷的功能。成型后,则方便剪除,以分离流道系统及塑件。冷料井 也称作冷料穴。
2、试模,设计要根据试模的结果对模具进行调整和再优化。设变,设计要根据客人的设变要求进行改模。图档整理和存档图档的整理和存档,一个聪明的设计会把一些好的结构整理并保存以来作为自己的东西。
3、传统的注塑模具设计,主要为二维和经验设计,单使用二维工程图纸已很难正确和详尽地表达产品的形状和结构,且无法直接应用于数控加工,设计过程中分析、计算周期长,准确性差。
4、模具设计流程:接受任务书: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:A:客户给定审定的塑件图样及其技术要求(二维电子图档,如AUTOCAD,WORD等)。此时需要构建三维模型(产品设计工作内容),然后出二维工程图。
5、塑胶模具设计流程: 接受任务书: 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:A:客户给定审定的塑件图样及其技术要求(二维电子图档,如AUTOCAD,WORD等)。此时需要构建三维模型(产品设计工作内容),然后出二维工程图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模具bom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